在2019年社會動亂後引起一輪移民潮,一直被部分人士指為香港經濟復甦未如理想的其中一個原因。因他們帶走的不只是單純的人口,由於這部分移民人口不少為年輕家庭,故帶走的還有消費力,根據英國政府數字,2024年已批出20.9萬BN(O)簽證,即有接近21萬人有資格移民英國。為填補這批移民數字,港府過去幾年大力「搶人才」,為香港帶來新的人口及經濟動力,而媒體在報導相關新聞時,卻過於重視內地人在此佔的比例。
一如英國吸收移民的政策,由歐洲移民、印度移民,以至為港人設立的BN(O)簽證,均有一個共通點,則是過去地域、歷史、文化上總有與英國拉上關係的地方。高增值性的人才在決定移民地點時,首要當然會考慮將目的地的歷史、文化、語言、書寫,以至稅收、經濟增長、事業發展等各項目都列入考慮之中。
而對香港而言,對比上述同質性最高的莫過於中國大陸,所以內地人比例佔最多這一件事,是自然而然發生,也是歷史上的必然。當媒體放大報導內地人佔高才計劃比例時,諸君又仔細想想,難道在推動「搶人才」初期,吸引內地高增長移民不是最容易嗎?
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近日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就指,過去數年各項專才計劃已批出超過27萬宗申請,並有約18萬人才已抵港。更重要的是,他們的受養人亦已有17萬名抵港,當中包括10萬名18歲以下未婚受養子女。回看香港歷史不同年代都有內地移民湧入,包括你我在內,可能都屬於某一代的移民後代。這一批移民後代若能在香港落地生根,必然會成為香港新一代的棟樑。
事實上,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,人口增長問題不只在香港,在全港大部分已發展國家或城市都有相近的問題。因此吸納移民向來是各主要城市的重要政策方向,香港雖然素有不同移民計劃,但主要以投資移民為主,近年開始「搶人才」後,移民政策取態明顯轉變。刺激出生率固然重要,但香港政府亦應視人才移民為香港人口增長的一個重要源頭,長期持之以恆,才能真正處理香港的人口問題。
過去筆者都有提過,近年的移民潮有很大程度是將人口老化的併發症提早爆發出來。及早吸收更多移民,才能在人口基礎上,為香港未來各方面的經濟發展帶來動力,實在是刻不容緩。
文:劉 信
媒體工作者,學研社成員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